在江苏淮安有一处周恩来故里景区,里面有一座“西花厅”——这是按周恩来生前在中南海居住的“西花厅”原样复刻的。我们参观时,接待人员忽然问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你们知道周总理其实有五个‘办公室’吗?”大家都摇头股票配资交易平台,于是接待员解释说:第一是卫生间,第二是餐桌,第三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正式办公室,第四是他的汽车,第五则是在他散步时走过的路段。
这“五个办公室”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办公室,而是周总理一天中工作的场所,反映出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处理公事的习惯。每天早晨,周总理起床后的第一站是卫生间,但在那里他并不放松,常常带着文件阅读批示。秘书们了解他的习惯,会把最紧急、最需他立即过目的材料提前准备好,放在卫生间的架子上,以便他一到就能看见。
展开剩余62%吃早饭时,餐桌就成了他的第二处办公点:一边用餐,一边看材料、讨论问题,这段时间也常被用来安排当天的事务。随后他回到正式的办公室开始日常工作,这里是第三个“办公室”。工作期间若需外出,周总理在车上继续处理文件或和随行人员询问情况,汽车于是成为第四个活动与办公空间。晚饭后,周总理偶尔会到院子里或小路上散步,但散步也并非单纯休闲,他经常边走边与人讨论工作,把散步的路段当作第五个临时办公地点,补充白天未能处理完的事情。
周恩来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让身边人既敬佩又担忧。邓颖超曾因心疼他常被围着转而向工作人员抱怨,希望能给他们两人一点独处时间,但也清楚这种劝说难以改变总理的工作方式。1967年2月,政治运动刚起,周总理忙得几乎连饭都顾不上,常常连续几天几夜工作,健康明显吃不消。为此,身边的工作人员决定用当时流行的“大字报”方式劝告他适当休息——那张写给周恩来的大字报恳切地请求他调整工作和生活习惯,以便更长久地为党和革命贡献力量。最初有十六位工作人员签名,后来又找到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李先念等人,他们也支持并在大字报上签字,邓颖超还在上面补充了五条建议,要求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延长休息时间。
周恩来看后在大字报上写下了八个字:“诚恳接受,要看实践。”据周恩来的警卫高振普回忆,那几天总理确实比平时早睡了半小时,大家为此松了口气。但好景不长,不久他又恢复了原有的高强度节奏,令身边人无奈。
周恩来曾说过一句体现他信念的话:一个人应不惧死亡,若打仗就应死在战场上;若没有战争,就要拼命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他一生践行了这句话,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真正做到为公忘私、勤勉奉献。
发布于:天津市光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