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广东省不断优化粤东和粤西通过珠三角地区串联的交通模式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近期推进的深江铁路和深汕高铁,就可以实现更好的接驳!
深江铁路与深汕高铁在深圳西丽站的接驳,将重构粤东与粤西的交通格局。
作为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网沿海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深江铁路全长 116 公里,设计时速 250 公里(南沙至江门段),预计 2025 年建成通车。
深汕高铁全长 125.5 公里,设计时速 350 公里,同样计划 2025 年通车,从西丽站直达深汕站仅需 30 分钟。
两大线路在西丽枢纽(13 台 25 线规模)实现无缝衔接,形成 “半小时内湾通勤圈” 与 “1 小时湾区生活圈”。
时空压缩效应显著
粤西至粤东的通行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以江门至汕尾为例,当前需绕行广州南站,全程约 5 小时;接驳后,江门站经深江铁路 40 分钟直达西丽站,换乘深汕高铁 30 分钟抵达汕尾,全程仅需 1 小时 10 分钟,时间压缩超 70%。
若从湛江出发,通过江湛铁路衔接深江铁路,再换乘深汕高铁,湛江至汕头的通行时间可从现有公路 5.5 小时或绕行广州的高铁 4 小时,缩短至约 3 小时。
这种 “西接湛江、东连汕头” 的直达能力,使粤东粤西的时空距离首次进入 “3 小时经济圈”,相当于将两地物理距离从约 500 公里压缩至 150 公里的通勤范畴。
经济要素流动加速
交通能级提升直接带动产业协同。江门作为珠江西岸枢纽,深江铁路通车后将吸引深圳企业布局 “研发 + 生产” 基地。
同时,深汕高铁将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的 “飞地经济” 深化,合作区 2023 年 GDP 增速达 20%,深汕站周边规划 35.6 万平方米综合枢纽,预计吸引超 500 家企业入驻。
据测算,深江铁路开通后,江门至深圳的通勤客流年均增长 18%,物流成本降低 12%,区域间人才、技术、资金流动效率提升 40%。
旅游与城市发展红利释放
粤东粤西的旅游资源将实现跨区域串联。江门拥有 33 个国家 A 级景区,深江铁路通车后,深圳至江门的高铁日均班次预计达 30 列,深圳客源可通过 “深江 + 深汕” 线路,一日内游览开平碉楼、汕尾红海湾等景点,形成 “山海联动” 旅游环线。
同时,房地产市场迎来机遇,江门土地资源丰富,深江铁路沿线工业用地价格上涨潜力大,深圳房企投资意愿增强;深汕合作区房价较深圳低 70%,预计高铁开通后年新增常住人口 5 万人以上。此外,江门鹤山西站建成后,鹤山市民直达深圳时间从 1.5 小时缩短至 25 分钟,台开恩地区通过江湛铁路衔接深江铁路,1 小时即可融入深圳都市圈。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深化
这种接驳模式强化了珠三角对东西两翼的辐射。深江铁路在江门站与深茂铁路、珠肇高铁衔接,形成 “西联海南、北部湾,东接海西、长三角” 的通道,使粤西货物可通过铁路直达深圳港,物流时效提升 30%。
粤东则通过深汕高铁融入深圳 “半小时通勤圈”,汕尾至深圳的高铁日均班次将从现有 14 列增至 40 列,加速承接深圳产业外溢。
据《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到 2035 年,粤东粤西与珠三角将实现 “2 小时通达”,深江 - 深汕高铁组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载体。
这种交通一体化将助力广东省 “一核一带一区” 战略落地,预计带动粤东西两翼 GDP 年均增速提升明显。
通过西丽枢纽的 “双铁接驳”,粤东粤西的空间关系从 “地理分隔” 转向 “功能协同”,为大湾区东西均衡发展提供了交通基石。
这种变革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区域经济格局的重构 —— 当江门的制造产能可快速对接深圳的科创资源,当汕尾的滨海旅游能高效触达粤西客群,大湾区 “黄金内湾” 的辐射半径将实质性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光瑞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